人类文明的推演和归宿
- 随笔
- 2023-02-02
- 117热度
- 2评论
一、从《星际争霸》谈起
咱们这个年龄段的朋友大多玩过《星际争霸》。游戏提供的若干官方地图里,支持2家1v1对战,或最多8家混战,每局游戏各家随机出生在地图的某个资源点,并以彻底消灭对手为胜利标志。
这款游戏以平衡性著称于世,除了各种族、兵种之间丰富的设定和互相制约关系之外,地图的平衡性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每个资源点常常拥有1~2个出口,可以利用地形据险防守,将比赛拖到更丰富多彩的中后期,打出各种诡谲壮阔的战术。
如果恰好两家出生点非常近,短时间内无险可守,则必须要高度提防一种鼎鼎大名的战术:Rush。这是一种在游戏的一开始就将全部资源投入到最低级兵种的生产上,从而在早期形成极优势兵力一举消灭对手的战术。对手如果选择攀升科技,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必然兵力相对短缺。但如果扛住了第一波冲击,防守方高级兵种一旦出现,又将对Rush方的低级兵种形成压倒性优势。历史上,无数的星际名将在游戏开始的前5分钟,都饮恨于对手不顾一切的Rush上,即使对手的手速、微操、大局观都远弱于自己仍可能阴沟里翻船。
二、人类社会的发展初期模型
假设一片面积有限、资源有限、环境适宜且绝对平坦的大陆,其上初始化一个最初的毫无文明的人类国家,称之为阶段0。已知由于主观意识的存在,不存在单极的人类社会,所以阶段0是不稳定的,它迅速分裂为两个彼此对立的阵营A与B,称之为阶段1。
由于科技与文明尚未出现,且这个世界资源有限,A与B的唯一目标就是尽可能占有更多资源,消灭对方是唯一的选择。由于地形绝对平坦,A和B不得不将各自拥有的几乎全部资源投入低级兵种的战争,任何一方稍有松懈哪怕分出一点点资源发展一点点科技,都可能陷入灭顶之灾。此时,无论A战胜了B,还是B战胜了A,都会短暂地回到阶段0,然后再分裂进入阶段1,循环往复,始终毫无“文明”可言。
在阶段1,对于每一个低级兵种个体而言,不宜发展“个性”,服从集体指挥,前赴后继是当然的美德,也是取胜的关键。
如果对这片大陆的地形稍作修改,适当增加山川、河流,情况将发生巨大的变化。防守方可以利用地形,以极小的代价守住大量低级兵种的进攻,此时进攻方继续采用单纯的Rush战术将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必须选择攀升科技,进入阶段2。
科技本身消耗大量的资源,也制造出相对高级的兵种,相应地,也支持了更加复杂的战术。阶段2在资源分配、科技决策、战术制订和执行等方面,均对统治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昂贵的高级兵种能力强但数量少,在使用上也需要更加谨慎,决不能再像阶段1那样,一窝蜂地无脑往前冲了。
由于受到一定程度的尊重,高级兵种的“个性”开始萌芽。统治者不仅要解决物质层面的问题,也开始接触到精神方面的管理。这是阶段2与阶段1最大的区别。
然而,一旦科技的力量足以轻易克服地形的障碍,决战仍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因此对战双方虽然发展了琳琅满目的科技,但所有的资源仍不得不为战争服务,因此,阶段2仍然不足以称之为“文明”。
不难发现,阶段2仍然无法保持稳定。经过或长或短的时间后,A、B必然有一方被消灭,从而重演阶段0、1。除非,将这块大陆的面积加大,并投放第三个国家C。
有很大可能,A、B、C处于“国土”两两相接,且任意两者之和均大于第三者的状态。此时,即使ABC彼此完全没有盟约约束,他们也能达到一种平衡,我姑且定义为阶段3。任意一方若进攻另一方,则第三方的趁火打劫将迫使肇事方投鼠忌器,令局势重归于稳。这是一种“冷”平衡,它无需统治者之间的串联,仅凭生存的本能即可实现。
但阶段3又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弱点:这种平衡高度依赖于ABC各方的信息渠道的通畅、执行能力的强弱和统治者的个性。若在战争发动之初,任一环节出问题,一个时间差就可能令偏差超过平衡阈值,三国变两国,重回阶段2。
由于缺乏对第三方的信任,阶段3中的各国仍然是精神高度紧张的。在没有大家共同认可的盟约约束下,不断会有其中一国铤而走险,浑水摸鱼。如果这块大陆上继续投放更多的国家D、E、F……,这种混乱可能性将呈指数增加。统治者们迅速意识到,不能“靠天吃饭”,必须主动结盟。
这种盟约最初是小范围的,只适用于一场或几场战争。某种程度上,它使得参与战争的各国,在一场或几场战争中增加了保障。但这种保障是相对的:你既然拉了帮手,我当然也不甘落后,而整片大陆上的国家数量是有限的。随着科技能力的升级,战争规模也不断扩大,盟约的范围也越来越大。若所有国家最终捆绑成对立的两大阵营,这一幕似曾相识:大伙儿弯弯绕绕,又回到了阶段2。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漫长战争的苦痛中,人类的哲学思维逐渐升华。他们意识到:如果用战争赢来的一切总是毁灭于战争究竟有何意义?如果放弃对拥有整个“天下”的执念,承认其他国家的存在,那是否可以和平相处呢?
问题的关键是信任。任何一方的誓言不值得信任,但若所有各方共同签订盟约,并互相监督,事情则变得大为不同起来。
三、现代文明的定义
让我们重新用资源使用的角度来审视阶段1、2和3。
阶段1的的残酷战争中,100%的资源都必须投入到战争,没有任何赖以喘息的条件和机会;阶段2虽然略好一点儿,但本质上与阶段1没有区别,虽然为了支持科技的发展和思想的统一,需要分出少量资源在其他方面,但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战争。
阶段3又比阶段2略好一点,不过整个世界仍然战火纷飞,为了自保,每一方势力仍然不得不将绝大多数资源用于战争。
阶段1、2、3的共同点,是与《星际争霸》这款游戏一样,消灭除了自己之外的所有其他国家始终是终极目标。在生存还是毁灭的压力面前,统治者除了穷兵黩武之外别无选择。
解决办法其实早已摆在眼前。人类社会几乎自诞生有协作的组织同时,就诞生了“规则”。在“规则”面前,人类避免了单兵作战,实现了各司其职,各尽其力,从而最大化组织作为整体的生存能力,甚至很多动物都懂得这一点。
同理,在前述模型中,若A、B、C……N个国家共同约定一部国际法,承认彼此的存在,并承诺不主动互相侵犯,一旦任何一方违约,将遭到全体国家的共同抵制,一种新的平衡到来了,我把它定义为阶段4。
假设为了防备某一国家的全力进攻,原本需要任一国家的全力防守,需要投入的军事资源是100。在阶段1~3中,每一方都需要随时准备100的军事资源。而在国际法之后的理想状态下,假设一共存在11个不同国家,则每一国只需要准备10的军事资源,即可遏制任意一国的蠢蠢欲动。
这种平衡一开始非常有韧性,即便考虑到其他不确定因素,盟约各国再将防守力量增强1倍,其消耗也只有阶段1~3的五分之一。
各国终于可以将大量资源投入到非军事的方面,社会面的一切,从此不再只为了战争这一单一目标。我所定义的“现代文明”自此开端。
四、新的不稳定因素
在阶段4的理想状态下,除非某一国的国力超过其他所有国家的总和,这种平衡就始终得以维持。虽然,不以消灭对方为目标的小摩擦还是一直存在的,但这种平衡的强韧性可以支持整体的长期和平。
长期的和平将带来两方面的变化。
第一是物质层面。各国不同的资源禀赋逐渐凸显,国际贸易增加,科斯定理发挥作用,社会运行的总体成本不断降低。由于这些经过高度优化配置的资源不可避免随着技术的发展逐渐福泽民生的各个细节,国家之间的依赖性不断增加。这种依赖程度,一开始与战争的风险呈反比,这容易理解,如果A与B关系越好,那A与B的经济合作就越深入,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生产就可以越多地交给更擅长的对方去做。
但这种依赖一旦越过某一阈值,在多边关系中,则反过来导致战争爆发的可能性增加。 A与B的经济合作关系既然已经到了B离不开A的地步,那么A若向C宣战,那B就可能对国际法视而不见了。
在理想的自由贸易前提下,这种依赖关系常常还陷入一种不平等之中:我的产品对你是雪中送炭,但你的产品对我可能只是锦上添花。资源禀赋固然看运气,能力禀赋则可能是强者愈强,新的不平衡无疑将带来的新的剥削。
因此,从物质层面,越来越广泛的国际贸易造成了国与国之间越来越错综复杂的依赖关系,从而严重削弱了国际法的执行力,为战争创造了越来越好的条件。
第二是精神层面。缺少战争的洗礼,人类群体的精神质地将不可避免逐渐黯淡。没有了迫在眉睫的威胁,揭开大自然的奥秘和征服星辰大海的形而上任务显得不那么着急,只能交给少数具备这种天赋的人。普通人在和平的温床里,不免滋生六虱之害,追名逐利、繁文缛节、互相攀比、斤斤计较、自命清高、故弄玄虚等等毛病接踵而至。意识形态百花齐放,国家作为一个整体的凝聚力逐渐丧失,分裂的危险不断攀升。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商鞅早就帮你想好了:“国遂义战,毒输于敌”。
因此,从精神层面,长期的和平造成了国家内部的精神状态越来越接近一盘散沙,为了让国家运行的更稳定和有效率,振奋精神,发动战争的理由越来越充分。
一方面战争条件越来越好,另一方面战争理由越来越足,形势的发展越来越逼近另一个临界点,我把处于这种趋势的状态,称之为“阶段5”。
五、国际法的bug
初版国际法成就了阶段4和5的辉煌文明,功不可没。但到了阶段5后期,出现了一些致命的、无法解决的顽疾。
没有在国与国的战争中死去,但却在被制约的经济萧条中饿死,对于个体来讲同样悲惨,相比之下,前者没准还能多混个烈士的英名。
在“不干涉别国内政”的政治正确中,精神空虚,或死于内战,这结局好像也不怎么高明。
强国面临两难:要么遵守国际法,但国内众口难调、世风日下,眼看着自我堕落与腐败;要么悍然“毒输于敌”,到处引战,但这又好像是文明的倒退。
弱国面临两难:要么遵守国际法,被披着公平外衣的经济强权剥削至死;要么垂死挣扎,集体启动人民脑后的NAZI开关,众志成城打破陈规干它一票大的。
从这个角度来审视现实世界,那些经济上被钳制的国家嚷嚷着要干仗,搞得那些经济上占优但精神上拉垮的国家紧张的不行,形势严峻下,后者不得不分点好处给前者,同时后者也收获了威胁下的精神重塑……只要把戏演足,这竟然是个双赢的破解之法。
只不过这确实是个危险的游戏,一旦玩脱,只能重回阶段3重新“Load Game”了。
有没有温和一点儿的解决之道?也许有。让我们回到整个模型的原点尝试寻找答案。我们最初的设定是“有限资源、环境舒适”。如果改变这两个参数,似乎还有两条路可选:
一是将有限资源改为无限资源。当然,直接拥有无限资源既不现实,又有堕入25号宇宙之厄。但若无限资源需要我们努力去开拓就又不一样了。这么一分析,马斯克的想法就又多了一条理由:他认为人类必须成为多星球的物种是为了避免被自然灾难毁灭;而我则得出:人类必须开拓更多星球努力获得不断增加的资源以避免自我毁灭。未来新版国际法对于新星球的资源分配,可不能简单延续初版国际法,也不能简单遵循先到先得,如何利用新的资源来完善旧的规则可能是一个重要出发点。
二是将环境舒适改为环境恶劣。这还真不是什么异想天开的想法,《三体》中的三体人何其坚韧,没有感情,绝对理性,当然更绝不会内战,真正拧成一股绳,这都是拜绝对恶劣的环境所赐。我们当然不会“主动”把环境改造得恶劣,但搞不好会“无意”间把环境糟蹋得恶劣,例如来场全球核战。一无所有之后,人类又会团结如兄弟啦。
这么一对比,还是早点征服火星实际点儿,马斯克加油,其他人也别光看着了,一起加油吧。
[…] 人类文明的推演和归宿 […]
好像和平才是归宿,倒不如反过来想。地球文明得以平稳发展,就和人生平安喜乐长命百岁,文明与国家制衡与和平。都是时间长河中的偶然。
法律和规则,国际法则只不过是当时局势的最优解,自然会因为形势的变化被人为打破。
你说的两点。可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大面上总是零和博弈。二是人性使然,权杖和可以被引导的民意,都未必未必能够理性长远的去做出关键决策。现代战争会因为成本高昂而减少,控制规模,或者延缓。但是也将一直是悬而未落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最终可能因为很偶然的原因落下。
如果外部环境有灾难性巨变,或者开拓新的疆土和资源,也许会有一段时间的蜜月期。就像打架小朋友,如果面对成年敌人或者诱人的糖果自然会停止手上的斗争。然而明天后天时机成熟也会接着扭打的。人类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也许在受伤,斗争,痊愈的循环中会意外丧生,也有极小的可能最终寻找到了暴力以外与同类斗争的方式,从而长大成熟。
但人性就是简单粗暴,好了伤疤忘了痛。以及今朝有酒今朝乐。
规则也许是在一定程度上去约束人性,利益捆绑。但也会慢慢被绕过,被利用。他很有意义。但也许不是最终的解决方案。
没有完美。没有完美的规则,没有完美的制度,没有解决方案,归宿就是走到哪算哪,充满了偶然。
流浪地球我觉得美就美在内核上他是一个写实的故事,地球和人类文明会在这个故事的任何一个冲突结点上停摆,他能出发已经是一个不可能的奇迹,数亿年的流浪当然是一个无法发生和兑现的甜蜜谎言。像是一个生命终末期的慢肺阻病人最后一次努力的摄入空气。
那种对文明和物种最终会消失殆尽的不甘,以及存在意义的追寻,和个体对于死亡的不甘如出一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