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lucyqin日常
- 随笔
- 2023-02-07
- 75热度
- 0评论
【20211217】
胡编新闻之“指尖亲情服务”
腾讯推出“指尖亲情”服务,或建立一套全新信用体系
作为国内最大的游戏服务商,腾讯按照《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等要求,一直在积极完善游戏实名认证和防沉迷系统,目前已经在所有上线游戏上增加了登录游戏的实名认证步骤,为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但调查发现,通过姓名和身份证号码验证的方式存在较大漏洞,未成年人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他人的身份信息,从而绕过实名认证。近日,腾讯公司在国家网信办、公安部支持下,对防沉迷系统的实名认证进行了全新升级。新系统暂命名为“指尖亲情”,将在游戏初次登录时采集未成年人所有10个指纹以及面部特征数据,在游戏过程中将全程打开摄像头进行生物识别,确保登录信息与游戏操作者身份一致。同时将采集家长的所有指纹和面部特征数据,游戏时间限制仍然采用家长授权机制。
知情人士称,这套系统的真实目的不仅仅是升级防沉迷系统,它还将建立起“家长”与“子女”的大数据。腾讯将基于子女数量、家长陪伴时间等因素综合评估建立“人口贡献分”,从而创建一个完全独立于阿里巴巴的全新信用体系。对于有效抚养多个子女的家长,将在职称评定、岗位升迁、社会福利、休假等方面享有优先权。无疑,“指尖亲情”的推出将大大刺激目前提振力度疲软的二胎、三胎政策。
英国人口专家威尔逊.爱德华兹日前在其社交媒体上发文指出,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开创性地将未成年人游戏管理和解决老年化危机相结合,显示出大国的强大人口治理能力,英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应该多向中国学习先进经验。
【20210916】
关于恒大
恒大的事情,打个比方吧!
许同学站在雪山之巅,开始滚一个雪球。在山顶做了一个雪山高度、雪地厚度、雪地湿度的可行性分析报告,所有数据显示,将可以成功滚出一个雪球。于是许同学开始滚了。
不出所料,雪球越滚越大。为了迅速发展,许同学又叫了一堆人,一起来滚这个雪球(融资),同时由于这个雪球本身已经很大,其中储藏的雪量足够抵押这些人的工钱,所以这些人也并不担心,热心地一起来滚雪球。
渐渐地,这个雪球的大小已经不足以抵消所有人的工钱(融资),但没关系,所有人都看出这是个好生意,毕竟前面还有长长的雪球之路,这个雪球的预期非常棒。
其实这个时候滚雪球这个事情已经有了一定的风险,但仍符合经济规律,由于雪球行业的特殊性,资本仍然在常规风控范围内。只要前面雪还在,资本就不是很担心。
突然有一天,山脚下一帮人冲上山来,举着旗子突然宣布了几条新增的规则(三条红线),同时又通知所有帮忙的人别帮忙了(银根紧缩),又把雪球前面的雪都铲掉了。
好了,情况就是这样。
三条红线
1、房企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不得大于70%;
2、房企的净负债率不得大于100%;
3、房企的“现金短债比”小于1。
银根紧缩
银根指的是市场上货币周转流通的数量。当市场需要的货币少而流通量大时,人民银行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货币的流通量,称为紧缩银根。
中国人民银行提高了存款准备金率,这是意味着各商业银行要将更多的钱存到中央银行来,这样一来,银行少资金了,就会更多的吸储,让群众将钱都存到银行里来,同时,会少发贷款,这样企业的钱就少了,固定资产投资就少了,这样一来,流入到社会上的资金就少了,资金一少,就意味着群众在消费的时候,花的钱就相对少一些,市场的各种生活消费与工业生产资料的需求就会减少,也就意味着经济的增长会趋缓,生产与生活资料价值就降低了。与存款准备金率一样可以作为国民经济调节手段的还有利息税、印花税、证券交易税等手段,这是国家的调控手段。
哈耶克的极端自由主义
罗翔曾经分析过,为什么人不可以出卖自己的器官牟利?只要自愿不就行了?道理就是,如果给你太多的自由,你就是出卖自由,最终将失去所有的自由。
现代社会中,如果对资本毫无限制,对个人对私有财产的处置毫无限制,那么可以预见到:由于资本已经渗透到你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它可以轻易想出“招”来,把你剥削到毛都不剩。在看似“自由”的交易规则下,弱势一方的个体实际上失去了自由。所以西方出现了反垄断法,东方出现了铁拳。
对于土地也是类似。古代土地不归某个人所有,而是属于整个宗族,不仅仅属于活着的人,还属于所有已逝去的祖先和尚未出生的后代。所以个人无权对土地进行处置。
《白鹿原》中的白孝文,分家之后,他得以自由处置自己的土地。结果如何?因为吸毒,变卖土地和房屋,最终在土坑边等死。
那么,似乎可以解释西方的所谓现代产权下,为什么会出现流浪汉。那么社会主义机制下,具体是怎样的制度限制,阻止了我们个人出卖除了身体之外的所有财产,从而变成流浪汉?我们常常说中国社会的保障机制不行,那么和西方相比,两种保障机制的区别在哪里?
【20210915】
言论自由的边界
刘瑜的核心观点两条,第一条是,除非能证明发言人带有“主观恶意”,否则不应剥夺其言论自由。第二条是,自由不是免费的,带来益处的同时也有代价,但益处大于代价。非常赞同。
展开来讨论一下,首先是:何为“恶意”。我的理解是,直接违反公义、宪法或现行法律。譬如,有人在群里喊“我马上要去杀人”,那么举报他没有问题。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当第二个人把“有人要杀人是否应该马上举报?”作为一个问题拿出来讨论的时候,第二个人是拥有言论自由的,即便他支持的是“不应该举报”。这是常常被混淆的一个点。我的观点是,“讨论恶意”本身没有恶意。对于任意问题或立场的讨论,本身享有该问题和立场更高一阶的言论自由。譬如,某激进话题被屏蔽(且不论被屏蔽本身是否合理),那么讨论“该话题是不是应该被屏蔽”的话题就不应被屏蔽。换言之,如果两者都屏蔽,那么我认为就属于言论不自由的例子。
其次是何为“主观”。“我马上要去杀人”,这里毋庸置疑,发言人是主观的。一个人昨天才发一条微博大谈“美国多么黑暗堕落”,第二天就把女儿送去美国甚至自己去拿了绿卡,这也可被证明是“主观”的恶意。但更多时候,被扣上帽子的所谓“带路党”,很难证明其是否主观。有一种常见的情形是,仅仅是因为发言人掌握的资讯不足,造成他的言论成为其他人眼中的“恶意”,往往却被人扣上“主观”的帽子。这种情形,正是刘瑜所说的,“有代价”的言论自由,正是需要保护的。
【20210914】
自由与建构
伯克的习惯,和哈耶克的自由经验,确实很相似,但是又很极端。都认为在法治的体系的形成中,自上而下的建构不值一提,或毫无价值。
确实从大量的实证可以看出:统治者有意或无意间“发明”的国家体制,典型的好比马穆鲁克的军事奴隶制,或者汉朝发明的宦官制,结局都证明是一把双刃剑,砍死了别人的同时也砍死了自己;太多的例子可以看到,对垂死国家的任何制度上的拯救,往往只会让国家死的更快。
但是否因此就可以得出“建构”无用论?是否国家、法治这种层面的复杂系统,完全可以藉由个体的经验、尝试、习惯累积而成,最终构成任意复杂度的完美体系?
我同样不这么认为。实际上能够支撑后者实例可能更少。事实上,一旦国家成立,原有的自然演变的习惯、经验即告中断,国家这个强有力的第三方完全打破了之前的体系,但又继承了其中“公认”的那部分,也就是自然法。如果国家出现的比较迟,那么自然法对国家的约束力就比较强。国家通过制定“宪法”,将自然法予以书面的固定,之后宪法即约束包括国家在内的一切社会行为。然而,宪法以外的实证法的部分,却已经不是纯粹的自然法的演绎,而加入了国家本身执政的各种需要。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国家的存在既是自然法的延续,又中断了自然法的演绎,他既保障了自然法的落实,又夹带了很多的私货,不过这是另一种不可或缺的代价,或者说平衡。
而若国家出现的非常早,自然法尚未成型,类似于中国的情形,那就又不同了:古代没有成文的宪法,只有所谓“天道”,而皇权拥有天道的解释权(比起西方,自然法的解释权归全体民众)。在强大的国家集权下,平民的自然法压缩到指导日常起居、人际关系层面,讲究与集体和谐相处,讲究天人合一,而从不认为自己是天。直到暴政袭体,衣食无靠,愤而起义的同时,也已经忘记了所谓“天”的存在。
我认为,讨论两者的优劣,不能脱离“历史局限性”。在亚细亚生产方式下,民主自由并不能提升宗族的生存能力。而在工业革命时期,集权则必然错失来自个体的创造力。西方的民主发展到了极致,以致于即使1个人的意见与其他所有人不同,其他人也不能对这1个人实施暴力,所谓“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力”;从正面来看当然是文明之光在闪烁,但不免沦为阴谋家的工具,成为社会散沙化的根源。东方的威权发展到了极致,则可以天天上演“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力”,无所不能的同时,也在消灭复杂系统的多样性,从而增强了系统本身的脆弱性。
因此,保持一种建构和自由的动态平衡,保持适当的冲突和张力,才是增加强韧性的正确方式,注意,永远不可能找到一个永远适用的静态平衡法。从这个角度来分析,“革命”与“反革命”确然是社会永恒的基调。
哈耶克的精明在于,他既提出了一个极端的自由主义,赢得了广泛的注意力和一部分人的高度赞誉;他又认可规则的建立,来回头找补他理论的辩证法。这样来看,他堪称是“反脆弱”的大师。
【20210912】
法治与法制
从政治角度:
法治:指高于政府的“正义”或“宪法”。“正义”来自于宗教;“宪法”则需要绝大多数全民同意(比其他法律要求严的多)。
法治,一方面限制了国家的权力;另一方面,却刺激或者说保障了经济的发展。
当我们提到政府践踏法律,甚至任意篡改宪法时,可以意识到:这不是法治;同样,当政府创建恶法,以扩大它的权力时,必须意识到:这只是法制,而不是法治。
从经济角度:
法治常常被当成另一种概念:现代产权、合同执行等。
因为明确了产权、合同,并具有保障其存续的“法治”,才有可能存在长期投资。
注意:福山并不完全认可经济角度的解释。
此外,法治保证了社会秩序,在从事经济活动时,不会被杀,被抢。
欧洲的法律诞生之初,没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美国也是如此,可能多数情况下都是如此。
【20210911】
《白鹿原》
每一个孩子18岁时必读,并且之后伴随着人生阅历的成长,还需要反复精读的一本书。
一切还没开始之前,是以万物为刍狗的天地,与伴随着尘土味儿的肃穆传统之间的攻守平衡。始终不超千人规模的白鹿镇,正如白家族训,以生命践行着某一神秘而又清晰的价值观,维持着“既不洪暴,又不衰微”的缓慢演变。
然而外敌来了,与之伴生的是内贼,自古以来,天授的“君命”从来都在“成王”之后,败寇从无正义可言。中庸的天平急剧摇摆,无论下半身面对堕黑的欲与毒,亦或是上半身面对云端的红和蓝,都突然间变得无比脆弱起来。被剥夺了自我平衡的终极要义“时间”之后,仁义道德变成任人揉捏的面团;而等到“时间”终于慢慢赶上来,再次证明了福与祸之辩证法的当口,眼前和内心早已是一片荒原。热烈的生命犹如“八君子起义”的结局,终于抽去所有的意义,变成了不可承受之轻。
评论中轻妄点评陈先生立场的诸君,越到故事的后篇,越是陷入了沉默。立场有何重要?唯山川与历史,一个在看,一个在说。
故事结束了;故事还在继续。
黑石停止收购soho
小潘带球突破,防守队员人高马大,不好对付。小潘已有定计,丝毫不慌,把皮球往右一拨,同时人往左侧冲过去,准备来一招“人球分过”。
说时迟那时快,防守队员一个眼神,从场下冲上来十几个彪形大汉,其中3个凶猛地把球扑住,从裤兜里掏出改锥,只几下就把皮球戳成一张烂皮。另外几个人包围上来,迅速把瘦弱的小潘压在身下动弹不得。
小潘艰难地把脸转向一侧,吐出嘴里几根杂草,咬牙切齿地叫道,“这是犯规!还有王法吗!”
裁判冲了过来。因为骂人,小潘被红牌罚下。
【20210907】
没有最左,只有更左
一尺横木,截其右,留其左,则原居中者自成其右;复截其右,再留其左,则原左之半亦成其右。截之复截之,仅余唯一的普朗克量子者,可谓之纯左也。
胡编新闻之“党管数据”来了!落后厂商开始慌了!
据胡编,世界排名前二的两家硬盘生产厂商希捷和西数,近日先后推出了针对中国市场投放的“新红盘”。据悉,该硬盘与之前的“Nas红盘”有了很大的改进,外表面通体红色,侧面还印有黄色的五星。除了外观区别之外,更核心的是硬盘的固件作了重写,“新红盘”内的任意数据在读取时,都会首先强制弹出一段30s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画卷”视频。“新红盘”硬盘自带GPS,硬盘内所有数据的读取、写入情况,将形成专门的report文件自动发送给硬盘所在地的党支部。
相关厂商技术人员介绍说,这是为了响应“党管数据”号召的积极举措,第一批硬盘投放市场效果非常好,已经形成抢购效应。希捷大中华区总裁激动地对记者说:“不懂中国的硬盘厂商,终将被历史的浪潮所淘汰。”东芝、三星、IBM等落后厂家已经开始慌了。
百年变局之争
平心而论,选择这个时期发起“百年变局”之争,战略上是没有错的。红色和蓝色的差距,几百年来从没有过这么接近,没有任何理由可以保证,蓝色不会在十多年来的寻觅中找到自我改良答案,从而令两者的差距重新拉大。抓住时代机遇放手一搏,是红色总体的考量。
战略上似可一拼,战术上仍需仔细掂量。国内资本主义风势甚猛,一部分同志路线模糊。国外以米帝为首纠集联盟,中国已代替俄罗斯成为头号大敌。科技进步、教育转型可徐徐图之,经济支撑不可一日疲软。杀鸡取卵解得一时之渴,下一茬韭菜还得加紧播种施肥。强扭的意识形态头两口不甜,按照历史经验硬灌它两年也可以喝惯。一方面危机重重以使民众同仇敌忾,另一方面控制节奏九浅一深防止阳精早泄。再刃两界是历史选择,除此之外大业难成。待得新茬韭菜长势初成,思想异端悉数消灭,收台势在必行,红色声威自振。届时蓝金黄多管齐下,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如刀切黄油,势如破竹。成立并领导多个世界联盟,终为大势所趋。
然而理想与现实难免差距巨大,甚至适得其反。三十年改革开放的“放纵”,西方右倾思想已经深入人心,根深蒂固。百码时速突然掉头,对漂移技术要求过高,翻车风险必须正视。在有限1~2年的时间内,是否能够完成前述计划,怀疑者不免心怀惴惴,执行起来难免阳奉阴违。正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永远值相等,力相反,表面波澜壮阔,地下暗流涌动,不遑多让。温格余悸,春暖乍寒,只令人心生恐惧,让中立者倒向右派一方。韭菜田再方再正,铁拳下的资本肥料始终患得患失。唯此,皮体分离几成定局,无非看此皮何处先破而已。
从西方世界而言,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诚然自由主义已经严重干扰了国家的统筹运行,疫情的冲击亦带来大量反对的声音,但民主终究更贴近人性,中国几十年的民主尚且中毒如此,何况数百年乎?红是红,蓝是蓝,好比生殖隔离,就算在床上滚成一片,终究谁也染不了谁。一者,西方学者近年来对于复杂系统的研究已经蔚然成风,早已经自觉不自觉地从东方哲学中汲取了养分。二者,科技发展的范式周期愈发缩短,无论是生物、电池、AI亦或是脑机结合,任一方向的突破都将带来足以掩盖体制缺陷的红利。因此,红与蓝的缠斗,窗口期短则3-5年,长则5-10年,双方高潮迭起的同时衣衫褴褛,天亮了仍然要互道珍重。蓝方拔吊无情,红方藕断丝连,自此格局归稳,天下太平。
【20210906】
中国的科研现状
这是对于把自己子女送出国外这种叛国行径的苍白辩解,作者不但要把自己的女儿送出去,还煽动别的科研工作者也这么做;他本身是个小人物也就算了,他竟然还是一个颇有影响力的科研机构所长,年少有为的才俊,多个科研基金评审组专家,这使得他的行为大大超越了个人行为的范畴,而具有了巨大的影响力和破坏力。他唱衰中国的科研,不但抹杀了之前国内科学家们的工作,歪曲他们都是跟班式科研,还丧心病狂地预言了今后科学家们的工作也同样因为没有创造力不可能有任何成就。他吹捧国外的科研资金平均分配机制,抹黑我国经过验证行之有效的多劳多得分配机制,在抹黑的同时又提不出任何有建设性的意见。这不是简单的评论,而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对我们的疯狂反攻。必须注意到的是,在禁止唱衰评论我国经济专项整治行动期间,一小撮恨国党们精力无处安放,开始向包括科研领域的其他领域发起冲锋。必须警惕这其中很有可能有国外势力的资助和煽动。强烈建议完善法律空白,增加黑嘴罪(The crime of Black-Mouth),以及高级黑(The crime of Advanced-Black)和低级红(The crime of Low-Red)。尤其对于前两者,必须做到零容忍,在图书馆捉到,就在图书馆打死;在学术会议上抓到,就在会议上枪毙。
【20210902】
所谓中年危机,我觉得首要一条是:内心期望与现实能力的差距,已经通过实践充分凸显,危机的过程,是一个继续争取还是放弃的内心斗争过程。
这个危机一般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波动性的,是一系列“还不放弃”到“终于喘口气”或者“还是放弃吧”之间的徘徊。
感觉不用到40岁。35左右就会有明显感觉。三种情况。要么把内心那个障碍彻底拿掉,勇敢地拥抱机会,彻底变成一个俗人,那么就旺了;要么条件本身优越,觉得不屑与此,继续清高但还能保持顶尖,那么就牛了;要么虽然能力有限,但还是放不下内心那点骄傲,小富即安,那么就淡了。
当然可能还有第四种,就是被人踩惯了,内心那点骄傲、自尊彻底放下了,那么就怂了。
旺、牛、淡、怂,四个维度。
【20210831】
意识形态的生成
一方面,按福山,中国地理环境和战争,促成了秦国在全球首先出现了这样现代化的国家;
另一方面,按马克思,亚细亚的生产方式造就了东方人的私有观念没有充分形成,因此也就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宗教,也就是福山所说的强大的建制化力量,来对抗国家。
福山虽然是非常看不起马克思,但这点上两个人还是有点共识。
陈炎的分析我也是很认可的,与福山那种典型的归纳演绎法不同,他的角度很“东方”。他的主要观点是,生产力和环境的发展,让西方人的理性与感性分裂充分。所以西方人比较两极分化:理性的方向逐渐抽象,发展出宗教与科学(他认为科学也是一种宗教),感性的一面则是纵欲,自我,迷恋肉体和体育。为了抑制后者,法治出现了并得到发展。
而中国自古尊儒,儒其实兼具宗教功能和法律功能,是一个两极融合的产物。显然,中国的统治者自古就认识到儒有利于统治。礼法规范、中庸思想、平均主义就这样一代代刻入我们的DNA,直到近代,我们发明了一个新词:“左”,并把竞争、自由、个性这类西方的东西,称为“右”。
从这个角度,又可以说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一样的,战争造就国家;第二个原因则是儒学奠定了中国人的意识形态基础,并在国家层面不断强化,从未退出过主流。
至于儒为什么产生,没有在欧洲或其他地方产生?有一种理论说是中国的水利工程,需要在族群时代就通力合作,所以更早的时候社会秩序就高于个人意志。而欧洲的生产方式不太一样,印象中好像看过介绍说很早就开始捕鱼,这一点也跟他们的国民性奠基有关系,不过这个我记得不是很清楚,可以带着问题去查一查。
中国人的书和西方人的书穿插来看,特别好玩。中国人是用阴阳哲学解释一切,辩证的一笔,化繁为简是绝对高手,但是简到最后呢,又觉得有点神秘主义;西方人呢,就是“传统”的科学风格,先是查大量资料,考察,分析推理,非常讲究证据,但是感觉也常常被大量细节蒙蔽,容易陷入虚无主义。
【20210828】
《福山: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
工业革命使得人类摆脱了“马尔萨斯式处境”,从而给社会、政治带来巨大的变革。考察福山总结的政治的三个维度:国家建构、法治和问责制(也就是民主),三者的平衡是最佳状态。而如今,一个普遍观点是,中国的国家能力过强,从而抑制了另外两个维度的发展;另一个普遍事实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种可能的解释是,三十年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发展的原因是基于国家有意识的自我加强了民主与开放,鼓励基于契约精神的经济活动。那么,如何解释十年以来,中国又突然进一步加大了国家力量,相应进一步压缩了法治特别是民主的力量呢?必须注意到的是,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民”的数量急剧增加。比起在现实空间中的聚集,网络空间的聚集几乎没有成本,从而使得信息、话语的传递能力呈几何级数上升,换言之,问责也好,民主也罢,其力量(和破坏力)也伴随着信息传播拓扑结构的变迁而呈几何级数增长。从这个角度分析,或许另一个可能的结论是:中国的国家建构力量,是否其实是在拼命追赶一路狂奔的、从民主迅速走向失控的民粹的脚步呢?反过来看,西方世界的普遍的政治衰败和经济衰败现象,有无可能是由于越来越不受控制的民主带来的?这是否又是另一个“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实例?我们有什么理由认为,信息时代不具有与工业革命相似甚至更大的力量呢?
进一步一想,中国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因为中国的思想体系,从来就没有被民主所制约,民主的观念在中国,从来都只是用于经济发展的一个工具,正如陈独秀的德先生、赛先生,只是被共产党当成对付国民党的一个工具。在西方世界仍然沉醉于德、赛欲罢不能,恋恋不舍的时候,东方古国却可以毫不留情地甩掉这个桎梏,往未知的领域继续前进了。
对于费米悖论,又理解更深了一层。
一个智慧体或智慧群体,如同一个被拨动的琴弦,其振幅只会随着时间越来越小。
因此,注定没有一个智慧生命,能够突破自我的局限,实现征服宇宙的宏愿。
而这个宏愿本身,也只是基于西方线性的“因果论”的逻辑而树立的,与征服宇宙不同的是,东方的终极目标可能是太极的宇宙共振,即天人合一。
东方哲学
前段时间看一个电影,电影具体不说了,很俗套的商业电影,但有一个情节很有意思
说是一个西方人主角,机缘巧合下到了日本岚影家族,就是那个修炼忍者的,结果要通过所谓的三大试炼,第一关就很难号称只有20%通过率。
题目是从xx大师手上,拿到一只盛满了水的碗。只有4次机会。
显然前三次主角都失败了。显然这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武功再高也不可能。
第四次他成功了,哈哈。方法特别简单,只需要谦卑的请求:请给我这只碗,就行了
当时就联想到我们孜孜以求征服世界,人定胜天
是不是就一定应该是这样的
稍稍跳出思维的框架审视一下:这明明就是西方的右倾主义嘛!
但是不是一味求内,吃斋念佛就可以呢?显然也不行,那样的话,早就被列强消灭了。
所以要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守己。先求存,但从不把“你”的那一套当成真理,只是当成工具、方法。
越想越觉得东方哲学高端了。东方给西方好不容易保存下来的这一点火种,也让西方有后悔药可吃。在狂飙突进之后,西方同样不得不审视发展的伤痕和缺失,最终还是要从东方妈妈这边来找安慰。哈哈。
【20210823】
舆论的偏差吸附效应
舆论的偏差吸附效应也是非常明显的。如果不作舆论限制,当然会有负面的声音,但这种负面的声音可能分布在社会的方方面面。一旦开始控制这种声音,则负面声音的关注点立刻就会被吸引到控制本身,从而进一步导致控制的加强。这是一个典型的正反馈系统。正反馈的系统的特征就是,一旦正反馈机制形成,则会在极短的时间内达到极大的振幅,而迅速崩溃。
人治与法治
人治走向法治,本质上是经济发展对契约精神的要求,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对抗。这必然也会演变为“法”权和“人”权的对抗,从而削弱了单一政党的统治地位。可以进一步研究一下,1815年到1848年法国复辟的波旁王朝曾经发生过什么,资产阶级是如何冲击贵族阶级的。同样是30年,我们的改革开放30年,是否又是一种历史的重演呢?
《日神与酒神》
政府-知识分子-市民阶层为一个三角,政府是用社会主义对立资本主义;而政府-传统文化-农民阶层这个三角,政府则又扮演起了民主、科学、文明的传道士角色。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场合,但却经常让人混淆:单纯地认为党是单纯的坏,还是没那么坏。
【20210821】
费米悖论
为什么至今没有看到外星人?人类发展出令人惊叹的物质文明,却越来越少地思考生命本来的意义,与“道”渐行渐远。那么,物质的爆炸式增长,是否同时意味着精神世界的彻底崩塌,从而解释了为什么“从来没有一个行星上的智慧生命,能够达到星际航行的能力”?或者说,正是因为物质和精神是此消彼长的,所以两者之“和”是一个定值,这个定值是一个比“征服宇宙”要差若干个数量级的定值。更进一步,或许这才是这个三维宇宙中,各个智慧群体和平共处之道。
【20210815】
张文宏论文“抄袭”事件
1、黄海南的论文3页,本身只是一个综述;张文宏的论文共95页,包含了综述。张文宏论文的最后综述部分79-82页抄袭了黄海南论文的大部分内容。
2、张文宏的论文主要内容是一系列的实验。综述的内容主要是介绍KatG基因的研究现状。
3、黄海南的3页综述,引用了19个参考文献。是否像网上所述,他自称这篇综述“对结核病防治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有重大意义”,可能需要进一步分析这19篇引用的内容,才能得出黄的综述独创性内容有多少。
4、由于抄袭部分并非张文宏论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并不能成为“张文宏是学渣”的证据,更不能说张文宏拿着别人的成果说成是自己的,因为他这篇论文的主要成果是实验部分。
5、有没有抄袭?有。但我认为瑕不掩瑜。
【20210806】
关于教育
第一步:识才。小学-初中阶段。两个关键:挫折教育;自由探索。
挫折教育对父母提要求,有点难,但好在现在大多数年轻父母应该都已经接受了这个观念。孩子是鸟还是鱼,捧在手上怎么可能发现?
自由探索,一方面是指要给孩子充裕的时间,不能用狭义的“学习”将它的时间占满。另一方面是要提供充足的资讯,形式丰富,寓教于乐。
第一步的目标是发现兴趣所在,或者发现长处所在。是喜欢人文,还是喜欢物理?喜欢数字,还是喜欢诗歌?是外向,还是内向?是热烈而大条,还是谨慎而逻辑?
第二步:发展长处。初中-高中阶段。四个关键:充足的时间;充足的资讯;科学的评估;父母的执念。
课程决不能安排过满,每天用于所谓基础课的时间(包括作业)不应超过5个小时。其余时间用来往兴趣方向纵深。
资讯的要求稍高,不一定全靠家长,可能要寻求新的机制。譬如孩子喜欢画画,是否有丰富的线上线下选择,有提供好的导师的平台,注意这种不能叫培训,它的目标不是为了考试。
评估可能是争议比较大的点。为什么不能用考试来衡量呢?没办法衡量。一个对画画感兴趣的孩子和一个对考古感兴趣的孩子,没有办法通过统一考试来PK。需要创新体制。
父母的执念,其实评估的问题解决了,也会好的多。不要觉得一个喜欢研究历史的孩子“将来找不到好工作”。如果他能很早就在某个纵深领域感兴趣并且钻的深,他在这方面出成绩的概率也大;另外在自媒体时代,可以更容易找到拥有同样兴趣的人,分享也可以做网红,不一定非要到学校去教书。
第三步:走上社会。高中-大学阶段。三个关键:自由实践的机制;自由选择的机制;价值观的革新。
从高中开始就应该不拘泥于书本,开始参与实践。这时候社会要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
大学不是必须选项,真正择业时,更重要的考量是“专业纵深领域专家的评估结果”,和你的“实践经历”。这里需要改革,也是难点,毕竟中国人太多了,即便是通过前述措施将人才平均分布到360行,恐怕还是太多,社会可能提供不了这么多合适的职位。这时候就需要给“多余”的人更多、更灵活的创业空间,创造更多的职位。
价值观很高理解,进一步解放思想,好的基础课成绩、好的大公司工作,未必就是好的选择。其实所谓的“铁饭碗”在如今的世界已经越来越不“铁”了,企业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已经有可靠的研究证明,当代年轻人必须要面临“职业生涯需要更换至少2-3种工作”的窘况。所以,一种更灵活、更free的价值观搭配更灵活更free的创业机制,才是更强韧的机制。
三个争论核心的思考
一、基础课不重要吗?
重要。在小学-初中,毫无疑问语文和数学是重要的。到了初高中阶段,历史(当然不是贵党安排的那种“历史”)、物理可能是基础。所以每天保证几个小时的基础课大班学习还是必要的。但其他的没有必要了,不需要把诸如“结构力学”这种专业课程提高到普及的层面来学习。
二、评估是不是人情社会?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个人负面因素肯定是有的,但权衡利弊,可能还是评估好一点。
举个例子,假设因为在中国乒乓球是非常“有前途且稳定的”,因此从小学、中学、乃至大学都把“乒乓球的制作”、“球拍胶水化学”等等周边学科作为基础课,并以此作为就业的重要门槛。毫无疑问,这个赛道是非常狭窄的。在不改变择业门槛这个大社会背景的前提下,贸然提出用“评估”而不是“考试”来衡量,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寒门子弟没有其他选择,他不管对乒乓球感不感兴趣,他可以通过死学、苦学,在“考试”这样一个保证“公平”的前提下,取得好成绩,实现弯道超车。
但如果赛道放开了,突然提供了360条赛道,那么继续用“考试”来衡量就反而变得不科学了。评估的“关系”风险仍然存在,但它的危害和考试相比之下会好的多。
换个角度来讲,“评估”是不是洪水猛兽?即便是在当下充满猫腻的公务员考试,真正没背景但实力超强的人,仍然是有机会的。任何公司、部门都不可能完全不需要做事的人。所以核心问题可能不在于“评估”机制,而在于“赛道”太狭窄。
三、一刀切解决不了一对一?
当然解决不了。如上例,如果赛道打开了,仍然有人觉得“乒乓球”这个行业最稳定,铁饭碗,喜欢花高昂的一对一培训费,去继续苦学“胶水的化学”,那仍然是他的自由。可能这个孩子小小年纪就身高2m,明明更适合去打篮球,但父母偏要这样做,是否真的“不公平!让有钱的人竞争力更强!”了?
反过来,如果你一对一,培训的不是那些所谓的基础课,而是针对孩子的兴趣来的,譬如,找个老师来教画画,教音乐,教天文,那就更没问题了,在兴趣纵深上多投入,天经地义,而且也不违规。
【20210730】
《规模》
人口数量的增长和城市规模的扩张,呈现出指数增长;而城市的规模增益效应又进一步带来了额外的0.15超指数增长。超指数增长带来的奇点陷阱,每次都通过一个全新的创新范式绕过去了,但每一次绕过去之后新的增长将更快,从而使得下一个可能的奇点陷阱更快来临,进而使得留给人类创新范式的时间周期越来越短。那么问题来了:不断创新的交流方式,例如从PC互联网进化到手机信息时代,或者未来的所谓VR、AR时代,带来的沟通增益,能否与创新范式所要求的的时间亚线性缩短相抵消?哪一个是更高阶的无穷大/无穷小呢?
【20210723】
关于创新
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创新,而创新就好比在海边捡起一枚从未见过的美丽贝壳。“海边”就是一个典型的创新环境,每一次浪打上来的,可能是毫无价值的垃圾,也可能是价值连城的珍宝,是一个允许试错的机制。而我们的创新,却试图在风险高度受控的环境下实现:在高度集权的社会,坐在毫无风险的教室里,培养着忠诚、听话的品格,机械地对前人已经捡回来的贝壳进行各种分类、统计,对大海的频率、浪花高度进行各种建模,复制已经存在的贝壳条纹,产生了无数的论文,造就了无数的博士,妄图通过这种“教育”实现所谓基础科学的突破,甚至还对偷偷跑去海边只捡到垃圾的人进行惩罚,对偷偷跑去海边偶尔捡到珍宝的人进行迫害。我们怎么可能有找到“新东西”的机会?
混沌系统的本质
三体运动、湍流、多摆等混沌系统的本质,是由于现实世界的本质是在不确定的意识世界中不断坍缩生成的。
学生:老师,这是我制作的第23号宇宙,附件是所有的参数。
老师:非常精致。但……过于精致,或者说,过于精确了。
学生:我不明白您的意思?
老师:你的所有参数,都是确定性的方程,你尝试在整个体系上,再叠加一个由不确定性方程构成的体系试试。
学生:啊,您的意思是,在现实之上……
老师:加上意识。
学生:我明白了,老师!那它就变成一个未来不可知的宇宙了!这太令人兴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