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甘南到川西(20240906-0917)
- 旅游
- 2024-10-02
- 8热度
- 0评论
这一次早在7月初就开始策划,因此可以从容在9月初出行。9月初去西部旅游是最佳选择:既避开了暑期高峰,又能抓住一点夏天的尾巴。一旦等到了国庆前后,绿色的戏份就快要结束了,换上黄色唱主角,景色也会逊色几分。
从兰州出发,成都结束,以支持异地还车。沿线节点:兰州-夏河-郎木寺-扎尕那-唐克-莲宝叶则-黄龙-九寨沟-江油-成都。行程表经过领导审批后,迅速预订机票、住宿。套用钱钟书的名言:“约着见一面,就能使见面的前后几天都沾着光,变成好日子。”这次提前了两个月,期待也拉长了两个月,于是,两个月都变成了好日子。
第一天中午落地兰州中川机场,还有整个下午可以逛一逛兰州新区。同事们在兰州做过快速路规划项目,我顺带了解到兰州主城区的逼仄。而兰州新区则像是一片大山中的世外桃源,唯一的不足就是远了一点。简单路过一下新区核心区,城市建设基本上已经完成,整体布局开阔大气,但人气略显不足。
第一站是石门沟水库。未曾想由于缺水,这里对水库的保护竟然已经上升到反恐级别,不但自驾车不能进入,连步行进入都不允许,无人机也禁止放飞。不过门卫还算通情达理:“你们从边上绕过去,别说是我说的。”于是把车停下来,从一侧的山沟沟里艰难潜入。到了跟前才发现前面的困难不算什么,还有200多级台阶在等着我们。俗话说,“来都来了”。爬吧。
水库本身的风景并无甚特别,但对于此类巨大的民生工程,内心还是有些触动。爬台阶不免歇了好几次,就当成此行的热身吧。
新区投资数十亿的热电项目正在建设当中,第一次看到正在施工的冷却塔。席卷全国的光伏热潮也刮到了这里,沿线山坡上可以看到成片铺设的光伏板。
房地产还是萎靡不振,新建的小区看着已经可以入住,但空无一人。听说碧桂园曾经在兰州主城区黄河以北“削山造地”,这开发成本恐怕远远高于普通楼盘。随便查一查新闻就知道,兰州的房价已经低迷好几年了,碧桂园,你还好吗?
晚上入住兰州市区,当然要选择一个河景酒店。匆匆吃了朋友力荐的“松鼠家”,顺便走马观花一下兰州的市容市貌。可能是因为在省政府周边,兰州的街道给我的印象很好,干净且现代,和我想象中的“西北老城”大相径庭。酒店选择的是超高层房间,所谓的河景也就是早上可以略微欣赏——还行,窗户的阻隔相当于自带了一个紫色的滤镜。
第二天往夏河出发,当然要途经一下刘家峡。这次准备充分,车上装了3个手机支架,2个手机给司机师傅(也就是我)服务,1台高德导航,1台Google卫星图,后者可以直观看到弯道的情况,实乃山路利器。另一个好处就是,行驶中可以在卫星地图上发掘出肉眼难以发现的兴趣点,例如梯田。
航拍梯田的当口,一位当地的退休老人绕着我们的车转了两圈,提出“能不能捎我去刘家峡”。欣然同意。老人非常健谈,一路给我们介绍,这条路上有不少“收费站”。我们惊诧莫名,好好的普通省道,哪来的收费站?老人指指路边一闪而过的摄像头,我们恍然大悟:原来这些交警、执法的探头,在老人眼里就是“收费站”,倒也算是直击本质。他是一名退休教师,每天就这样或搭便车、或坐公交,来往于家和刘家峡镇,生活确是相当悠哉。
刘家峡大桥是事先就在地图上研究好的绝佳航拍点。到了地方一看,“英雄所见略同”,这里早就被打造成了一处驿站,边上甚至有令人望而生畏的木梯可以爬到山头上去。如无必要,咱是不会爬的……亲爱的无人机,“你是我的眼”,带我领略一下就好。
水极静、极绿,而山又极红,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看上去仿佛N条巨大的澳龙被煮红了尾巴。唯一遗憾是当时的雾太浓,看得不甚真切,好在lightroom有神奇的“去朦胧”功能,让这几只“大虾”显露真身。
手机创作也是必须的。某人的拍照水平日益精进,照片效果与无人机相比不遑多让。
到了夏河,先逛一逛世界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拉卜楞寺。这里有世界最长的转经筒长廊,不过我们只是旁观,未敢妄转:命运的齿轮本来卡在这里好好的,一转没准要掉下去。寺院的风格以红黄为主,寺内多是匆匆步行的喇嘛。
喇叭住的宿舍叫扎仓,还在不断地扩建之中。抓拍了一张开挖掘机的小哥啃玉米的画面。普通人何尝不是在修行,只是和喇嘛的方式不同罢了。
一进拉卜楞寺,很难不注意到后山上一小片一小片的“小房子”。从寺内绕出来,从后山山脚返回时,恰好路过那里。了解了一下,这些原来是“大德”们闭关的地方,里面没有空调没有水,也不会被游人打扰,据说可以让修行更专注……嗯,我们这些游人多少是有点责任的。
甘加秘境在Google卫星图上看起来灰秃秃的乏善可陈,但我们的计划里,它刚好是黄昏时分探访,去的时候怀着一种忐忑的期待。景区大门几乎没人,让这种担心又加深了一层。好在淡季可以免费开车进入,省去150大洋。这种疑惑一直持续到车开到传说中的“八角城”外:什么,大老远的,就来看这道土墙么?难道,这真的是一座已经只剩下残垣断壁的荒废古城?绕了半圈,窥见一处入口,驱车而入,哇!Amazing!任何第一次来的人一定会被土墙内的景象震惊到:这就是反差的力量吧。
骑马到附近山头转了转,逐渐体会到甘加秘境的魅力。天气也给力,在云的衬托下,白石崖添了几分气势。
不过,想要一睹甘加秘境的全貌,还得有更高的视角。无人机的镜头下,夕阳与云彩相互掩映,一幅幅神秘的上古画卷徐徐展开。
此情此景,无愧“秘境”之名!
太阳快要落山,依依不舍地降下无人机,再给八角城来一个低空俯拍。这个500人的小村落,精致秀气,仿佛沧海遗珠。
甘加秘境令人失望的是所谓“白石崖溶洞”,内里其实还没有开发好,甚至感觉还有不少安全隐患,不建议前往。不过在溶洞外面,两只(三只)土拨鼠毫不怕人地秀起了“法式湿吻”,令人忍俊不禁……喂,喂,你湿错地方了!
次日往郎木寺,途径尕海。尕海在网上风评不高,不过如果忽略价格因素,转一转还是不错的。这个季节湿地还是像模像样的湿地,就是鸭子和鸟们已经基本见不着了。景色略显单调,好在还有25公里外的几座高山帮衬。
少数几只鸟变成了被我“扫射”的对象。
自驾的核心乐趣之一,就是可以开着大越野去探索一些无人去过的地方。逛完尕海,开始进入本次计划中的第一个“探险区”。这个位置在G213的北边,与尕海遥遥相对,从卫星图上看,似乎是一片雪山,有一条似有若无的小路通到山脚下。普拉多开这种路毫无障碍,很快就接近了预定地点,但无法再前进了,牧民用一道铁丝网拦住了去路。遗憾的是,周围并非雪山;欣慰的是,此地风景秀丽,四下无人,正是吃桶面的绝佳所在。
手机拍了几张照片,发到微信群里准备得瑟一番。未料照片发送失败,一看原来联通、移动已经统统没有信号了。于是安心吃面。羊吃草,咱吃面,各吃各的。
从无人机的视角回望,可以看到整条羊肠小道,以及远处的尕海。
一路走走停停,到了郎木寺天色还早。于是打算寺内逛一逛。郎木寺其实是镇名,纵跨甘肃、四川两省,其中两座寺院,甘肃寺院叫“赛赤寺”,四川寺院则叫“格尔底寺”。由于赛赤寺似乎更好停车,于是自然而然选择了赛赤寺。询问售票处得知,除门票之外只需再支付5元,即可驱车进入,这可太方便了,比拉卜楞寺轻松多了。
在Google卫星图上做路书的时候,很容易发现郎木寺的寺庙,有很多黑色的方块,位置通常在寺院主殿的位置,好像在避忌着什么一般。如果导入DEM高程数据还会惊讶地发现,这些黑色方块没有高程数据,在3D视图中,黑色方块骤然塌陷下去,好像那里通往着什么阿鼻地狱。但是到了现场看来,这些大殿除了格外金碧辉煌外,似乎并无特别神秘之处。
比起这类华丽的风格,我倒觉得别上的这座小小的、样式古拙的小院更有意思。
赛赤寺比拉卜楞寺宽松多了,甚少有禁止拍摄的地方。于是拍到一些难以名状的似神似妖、非蛇非鸡的形象,立足细看时,需要随时做好表情管理。
赛赤寺的后山有很大的纵深,神秘的天葬台就在那里,自然要去看一看。最后一段路非常难走,但还是难不倒普拉多,今天没有天葬仪式,因此可以一直开到天葬台边。这里与想象中相差甚远,没有华丽、整齐的布置,只有看似随意散放的刀具、斧具,以及大大小小的石台。边上拉起一大片经幡,经过风雨的翻搅,乍看有种破败随意之感。
正困惑不解间,一名年轻的天葬师走过来,称可以讲解一下天葬的各种细节。事实证明,200块钱虽然贵了点,还是蛮值的。此处天葬台地理位置堪称“优越”,恰好位于甘肃、四川、青海三省交界,所以几乎每两天就会有一次天葬仪式。除了年幼的婴儿和传染病死的人,所有人在天葬面前一视同仁。天葬师是免费的“职业”,基本上每家每户都会有1位天葬师,但在成为正式的天葬师之前,首先需要在旁见习、协助数年。
死者首先要在山下的白塔绕行数天进行超度,然后运到天葬台实施天葬。天葬的具体过程听上去颇为惊悚,先从后背下刀,然后是正面的手臂和腿,其核心要义是方便秃鹫啄食。召唤秃鹫也是一门技术,通常会用青稞作引,每次天葬,秃鹫少则60只,多则200只,一个人的体量,短则半小时,长则不超过一个半小时,即可啄食殆尽。待到只剩骨头时,天葬师还需要进一步将骨架分解,并敲碎颅骨,混以青稞,直至连骨头都喂的干干净净:只留下一块天灵盖。这块天灵盖由天葬师事后交给死者的亲人——因为亲人们并不会参加天葬仪式,而天葬师在过程中使用的刀具、斧子等,都是由死者的亲人新购提供给天葬师的,这些工具只使用一次,用完便丢在天葬台边,每个月清理一次——现场的工具数量佐证了天葬仪式的频率。
亲人带着死者最后的天灵盖四处还愿,49天后,将天灵盖再次捣碎,混以泥土,筑成方块,刻以真言,在天葬台边搭起一座小小的神台,将土块置于其内,辅之以刻有经文的石板,以使死者的灵魂得以顺利转生。在藏传佛教影响深远的地区,死者的灵魂完成转生之后,就等同于已经再生,亲人们也就无需再持续祭奠。在这里,没有清明节。
了解了天葬的细节,感受就完全不同了:肉体是身外之物,人死之后即重归自然循环,而灵魂则转世投胎,进入另一具肉身。这样想时,便觉宇宙之洪荒,人生之无常,轮回之奥妙,再去看天葬台朴素的布置,便是自然而然,本应如此,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天葬台虽然简陋,但所处的环境还是非常美好的。就在这山清水秀之间,过往对于死亡的模糊意象,突然具体起来,种种类似超脱的领悟涌上心头。
返程的路上,再看这些山时,不再是普普通通的山了,像是一排牙齿,倒嵌在牙床上。但奇怪的是,伴随着这样的想象,却无不适之感,内心十分地平静。
收拾心情,到宾馆小憩片刻,又驱车向西,守了一个日落。云层翻卷间,竟然形成了一座“彩虹桥”,仿佛连接着“人界”和其他五界。或许灵魂就是藉此转生吧。
原定第二天早上的天葬台计划提前了一天,于是去扎尕那的行程变成格外宽松。天气预报有雨,随着距离越来越近,对扎尕那的期待和担心同步攀升。途中见到若干动物通道,造型颇为别致。作为交通业内人士,我爬到动物通道上进行了一番考察。通道顶坡度很陡,险些摔了个跟头,和牛羊相比,我的爬坡能力相差太远……
扎尕那大景区的售票点设置的非常靠前,检票之后,还得开车10多公里,才能真正进入扎尕那。还没到跟前,扎尕那的美丽已经扑面而来,仿佛在说:来吧,你不会失望的!
进入扎尕那方才正午,与酒店的小哥一番交流,才知道原计划中规划的“雪山脚下的探险路”原来就是闻名遐迩的洛克公路。小哥告诉我们:走完你原计划的那段路,再往前是30公里的烂路;过了烂路,风景可漂亮了!——烂路?求之不得!越野车仿佛已经浑身躁动了。于是调整计划,先探秘洛克公路,返回扎尕那的时候还可以赶上黄昏。午饭也不吃了,两杯咖啡喝完即刻出发。
天气异常给力,厚厚的云盖封在半山腰,如临仙境。穿云当然是标准操作,无人机的镜头从云雾中穿出,再来一个转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丝带般穿行在大山间的洛克公路,不时点缀着骑着公路车或摩托车的旅人。
洛克公路沿线的山景,与扎尕那是类似的,但主体变成了路,所以少了几分秀美,多了几分苍茫,但是一样的静谧。
直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奇峰异石,云蒸雾罩,目不暇接。
当第一段洛克公路的铺装路面终于走到终点时,伴随“烂路”而来的,是更浓的雾。很快我们完全进入了云雾之中,能见度急剧降低至数十米。美景不复可见,只能跟着前车的尾灯龟速前行,大部分路段没有任何手机信号,音乐也戛然而止,幸好普拉多优秀的减震让旅程不至于过分痛苦。看来仙境只能远观,不可亵玩。不过小哥的“烂路之后就是美景”言犹在耳,是我们继续前进的动力。漫长的1个小时过去,30公里的“烂路”终于结束,洛克公路的高程也不断降低。从“天上”回到“人间”,景色果然一变,奇峰异石变成了柔美草毯,这就是网上所谓的洛克公路中段了。
坦率地说,中段的景色虽然不错,但与起点那段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我们不信邪地继续往前,直至开到洛克公路的终点:这才发现我们以为的“终点”,其实是洛克公路的起点,网友们推荐的方向是自北向南,那将体会到逐级增加的精彩;我们则是反其道而行之,难免觉得虎头蛇尾了。匆匆打了个卡,立即折返,还有一个扎尕那的黄昏在等着哪。又是2个多小时,终于再次走完全长100公里的洛克公路,天气太阴,想象中的扎尕那的黄昏光线并没有出现。所幸云层还比较高,小小地航拍一下全貌还是可以的。
从酒店上方,可以远远眺望对面的仙女滩,与达日观景台后方的草坪遥相呼应。
入夜时,预报的小雨终于还是落了下来,把村内闲逛的我们淋成两只小小的落汤鸡。原定的星空、日出计划同时宣告泡汤。闹钟还是不甘心地订了,第二天日出的点拉开窗帘一看,嗬!白茫茫一片。“昨天好歹已经看过了”,在自我安慰中吃完早饭,退了房,路过达日观景台时,意外发现由于山脚的地势较低,整个村子仍然可以看到。拍了几张,只能说是凑合,于是继续下山。未料经过几个转弯,一缕阳光穿破云层投射了下来!太棒了!停车、拉开后备箱,一把掏出无人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拍着拍着,云层识趣地又褪去一些,山峰半遮半掩,没有比这更好的组合了。
一不做,二不休,网上都说仙女滩的视角很棒,那当然也不能错过。看来宾馆选择的地势太高,让我们产生了严重的误判,差一点就错过了最美丽的扎尕那。
虽然没有拍到星空和日出,但这样的景色已经足够圆满。足足用无人机拍完两块电池,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不过今天的惊喜还没有结束。从扎尕那出来向南,再向西,穿过一片大山,从一处垭口转出,眼前豁然开朗,一望无际的绿色跃入眼帘。若尔盖草原名不虚传,一出场就是惊艳。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可能会怀疑网上那些草原照片的真实性。此时还是9月初,正是黄绿交替;这又是一个多云的早晨,恰好明暗相间。如此美好,让人终不至于冤枉了它。
感觉就是一山之隔,气候就突然变得柔和起来。
既经得起细细欣赏——
也经得起大景别的考验。
此时此刻,必须来一张“在路上”。蓝天白云,恰似此刻心情,天高地阔,悠然无际。
远处山坡柔美的线条里,是悠然吃草的羊群和牛群。各守一片,相安无事,岁月静好……但愿也能天荒地老。
对沿途的黑河牧场,原本并没有抱有太大的期待,只是午饭时分刚好到达这里,卫星图上又显示穿过一缕黑河的河湾,于是安排一个航拍点。结果意外地还不错,黑河牧场的房屋特别整齐地拉出一条直线,恰与黑河的婉转迂回相得益彰。
离开黑河牧场,直奔唐克镇。这里是鼎鼎大名的“黄河九曲第一弯”,不过直接去观景台过于流俗,我的打算是仗着超强的越野能力,直达第一弯“本弯”。从白河大桥跨到西侧,沿着一条小路可以到达黄河与白河交汇之处,正是“第一弯”观景台的视觉中心位置。计划非常理想,现实却略微骨感。这条“小路”一开始勉强算是一条路,及至1/3时,已经不能称之为路,泥塘坑洼遍地,给这辆自吸4.0普拉多带来了本次最严峻的考验。最终,它通过了考验,短短5公里,足足开了40分钟,总算是来到了计划点位。从这个位置向东遥望“第一弯”观景台,颇有一种“你在看风景,风景也在看你”的意味。
最大的功臣得来一张,不容易,全程竟然没有磕底盘。租车公司老板那句“随便造”真不是随便吹吹的。
在这里航拍,就可以看到很多观景台看不到的细节了。黄河夕照,绿地牛羊,田园牧歌,安静祥和。
附加题做完了,卷子的正题还是得认真做。算算时间已经颇为紧张,于是赶紧驱车原路返回,直奔观景台而去。当然选择电梯票,不过,远远看去没多高的观景台,电梯竟然坐了15分钟才到达山顶。不过落日的余晖还是捕捉到了。
云层还是厚了些,落日的本尊躲在后面,只将它的光与热,投射在一片拉长的区域。群山逶迤,影影绰绰;霞光映照,粼光点点。等到太阳终于完全下山,“残酷”的现实摆在面前:这里的电梯只管上不管下,1200多级走下来那叫一个刺激!
在唐克镇计划住两天,可以稍事休整。但第二天的行程还是颇具强度,目标是莲宝叶则。莲宝叶则在卫星图上是一个非常神秘的所在:在茫茫的绿色大山中,一片矩形的区域突兀地显示为白色,蓝绿色的大小湖泊点缀其间,不用更多的解释,它的存在本身就天然具备一种神圣感。原本以为既然可以驾车进入,那么就可以遍历整个莲宝叶则,但遗憾的是对于自驾而言,目前只开放最南边的一条线。
在第一个驿站,已经可以初窥莲宝叶则的地貌风格,与其他地方相比,这里的山峰更加陡峭。
犬牙交错的山石,感觉随时要崩裂;尖锐的形态,仿佛一只只破土而出、挣扎向上的春笋。
莲宝叶则开放景区的核心景点,就是这片扎尕尔措。可以选择从山下沿栈道走到湖边,也可以选择坐观光车向上走,自上而下地俯瞰。平心而论,扎尕尔措是相当美的;但理智告诉我,与莲宝叶则北部的那些“措”相比,扎尕尔措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不点罢了。未来随着景区的进一步开发,无论如何还是要再来的。
从无人机的视角,可以更好地看到莲宝叶则的全貌,其地貌特征更为凸显。查了不少资料,都没有详细解释这种地貌形成的原因,我只能放开想象:一只巨大的鳄龟,托起了莲宝叶则,它脊背上的尖刺穿透了地表,形成了一片狰狞尖利的山峰……
莲宝叶则需要的时间短于计划。返程的黄昏时分,草原,又见草原。
不断地停车,拍摄,甚至引发了乘客的抱怨……
但是,遇见这样的景象,你怎么踩得动油门?怎么迈得开脚步?
此行最大的感悟:“当牛马有什么不好?”至少这里的牛马比咱快活多了……
每次自驾,总要来几张“在路上”,喜欢这种浪迹天涯的感觉。
在松潘镇吃了午饭,老板热情地跟我们介绍:尕米寺可以去看看!黄龙只需要2-3个小时!一看时间还早,又是大晴天,心想黄龙景区可以稍微往后放放,不然阳光直射,光线太硬,影响“创作”啊。于是先去尕米寺。到了地方一看,尕米寺并不大(可能是因为我们已经去过了拉卜楞寺和郎木寺),好像没什么看头。不过最里面几张大幅唐卡有些名气,有一张还正在画着,我们得以看到它的制作过程。
这张唐卡线稿已经完成,正在上色。仔细观摩,画工相当精湛,人物的表情、姿势、特别是手势栩栩如生。除了人物之外,还有很多小鬼妖怪,造型奇特,想象力丰富,其中可能还蕴藏着凡人不了解的典故。
巨大的彩色经幡迎风飘扬,细细一看上面画满了经文。想起年轻天葬师的比喻:在他们看来,经幡就是纸张原件,风就是复印机,经幡通过风的吹拂,就将经文书写的愿力传播出去了。
算算时间差不多了,于是赶往黄龙。穿过一条8公里长的隧道,天气整个变了。外面艳阳高照,内里则是乌云密布,像是进入了异次元空间。想当然地以为黄龙的天气和松潘一样,这是战略性的失误。风景虽然打了折扣,但黄龙主打的钙化池是非常独特的。9月的黄龙正是雪融水最丰盈的时候,走在其间,流水淙淙,空气清新,按正常逻辑,逛一逛还是很舒服的。然而一双大腿因为在黄河第一弯1200级台阶上过度使用,此时已经疼痛难当。那么,能省几步是几步吧……五彩池就不绕了,用无人机更可一睹全貌。
五彩池前面是“争艳池”。看到牌子的时候还以为是两个一大一小的池子,完全没想到是一大片,可能有上百个池子之多。这场面真的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温泉浴场。
挑一个大一点池子近看,则又很像宾馆的无边泳池。钙化水呈碱性,各种矿物质和离子含量相当高,已经高到了一条鱼都没有的程度,估计也不适合人类游泳。
告别了黄龙,终于来到此行的重头戏九寨沟。抛开风景不谈,九寨沟作为世界闻名的名片级景区,无论是景区外的商圈治理,还是景区内的交通组织,都无可挑剔。500辆大巴循环运行,任何一个站点都不会让游客焦急等待。早晨疏解入园时,3辆大巴一组,每辆2个门,一共6队,1个小时便可运送数万人,效率满分。至于九寨沟的景色……它只适合偶尔来,因为你会很快审美疲劳。随随便便一汪小湖,放在江浙沪一定炙手可热,在这里可能只是一个“不起眼”的沿途小塘而已。
九寨沟的另一个特点是,由于景区内基本依靠大巴运行,又不允许飞无人机,所以大家的取景框大同小异。因此只要来过一次,你就具备了一种神奇的识图能力: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九寨沟的照片。
九寨沟的各种攻略太多了,网友们贴心地标注了哪些属于五星景点,哪些景点之间强烈建议步行,又有哪些景点建议跳过。树正瀑布是必须要来的,《黑神话》的大卖估计也能推波助澜增加几分热度。瀑布的造型数十年没变,站在下面,满脑子都是《敢问路在何方》的前奏声。
同样是对称构图,换个角度竟然有完全不同的感觉。用作手机屏保甚好。
“大片儿”就不多放了,来张小鸭子,衬托湖水的碧绿。
偶尔瞥见的少许落叶,悄悄提醒你,秋天已经近了。
九寨沟的行程安排了一天半,两天的门票虽然不菲,疲惫的双腿虽然半残,但大伙儿还是兴致盎然地用满了计划时长。下一站是江油,原本只是考虑行程硬插进去的住宿点,临到江油,才突然想起来为什么这名字如此熟悉:江油肥肠!吃货们立刻精神焕发,两眼神光四射。晚饭先杀到网红餐厅“阿杜家”;次日一早又直奔“伍肥肠”,大雨滂沱中,各种烧肥肠、粉蒸肥肠、干煸肥肠、萝卜肥肠、清汤肥肠摆满一桌。
打着饱嗝离开江油赶往三星堆,肠胃的满足之后是文化的洗礼。三星堆的场馆建设高端大气,与一路之隔乱糟糟的停车场和小卖摊子形成强烈对比。三星堆的神秘不用过多赘述,原本被网上的传说唬的云里雾里,以至于有点怀疑三星堆和外星人相关;但全部参观完之后,就知道它是实打实的古蜀文化,只是当时与商文化相对隔离。戴着黄金面罩的青铜面具,颇具震撼力。
从书中得知,在三星堆被发现之前,文献中的“纵目”究竟是什么意思,大家各执一词,争论不休。一说是第三只眼;一说是眼睛竖着长。直到三星堆纵目人面像出土,才知道“纵目”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儿。但这种凸出如蟹的造型究竟象征什么仍是个谜。
最神秘的,也是最吸引我的是青铜神树。看过《盗墓笔记》的人,一定对书中能够蛊惑人心,乃至靠想象凭空造物的青铜神树印象深刻。三星堆的青铜神树当然没有《盗墓笔记》中那么夸张,但也高达近4米,它实际上是祭拜太阳神的礼器,代表着东方日出的扶桑和西方日落的若木。
在成都的两天自然是火锅、蹄花、喝茶、采耳。已经是中秋假期,人民广场必定是摩肩接踵,于是选择偏远一点的彭镇老街。没想到喝茶的人仍然满满当当,好不容易才寻到一张桌子。按照惯例采个耳,喝两壶茶,就这么过一下午,感受一下成都人的巴适。
正在成都潇洒的当儿,前所未有的台风“贝碧嘉”已然越过上海,直扑苏州、南京而来。南京的台风预计最大十级,原定16号的航班不出意外被取消,于是在成都滞留一天。好在选择的坐忘·成都燭州酒店相当巴适,一行人毫无计划推迟的郁闷,简直是正中下怀,正好把计划在南京的休整挪到成都来。这次行程总体强度不大,但体力的消耗却是前所未有。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也是玩耍的本钱啊!
返回南京时,疲惫的精神和酸涨的大腿已经恢复大半。路过机场高速,意外发现一层薄云笼罩下的南京也挺美,只是平时甚少发现。其实美好随处可见,旅行的意义并不是在追逐美好,而在于用距离抛开烦恼龃龉的日常,重新找回能够发现美好的眼睛……